English

中德学者研讨尼采与二十世纪中国

2000-12-12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值德国思想家尼采逝世100周年暨尼采传入中国近百年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外人文思想研究中心与歌德学院北京分院、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2月1日在京联合召开“尼采与20世纪中国”国际研讨会。汝信、陈筠泉、金惠敏、王生平、谢寿光等中国学者及德国学者WernerStegmaier、R.Findeisen等60多人出席会议。

与会者认为,尼采虽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曾被法西斯主义歪曲和利用,但就其与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之关系而言,尼采的影响则是积极的。具体地说,尼采的“超人”、“强力意志”、“价值重估”等学说为“立人”而“立国”这一富有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特点和民族忧患意识的现代性诉求贡献了一份可资利用的思想史资料。

与会者说,尼采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复杂人物,要真正地理解他的思想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毋庸讳言,尼采思想有许多消极的方面,要找出他的缺点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但如恩格斯在批评那些以挑剔黑格尔毛病来炫耀自己高明的三流哲学家时所说的,这只是小学生的工作;困难的和更有意义的则在于发现其有价值的东西。尼采的阅读和接受经过百年来的风风雨雨、几起几落,现在该是冷静地坐下来对其进行学术性研究的时候了,既不要带着某种情绪去利用尼采达到什么目的,更不要搞什么市场炒作,尼采对“市场之蝇”也是极为反感的。实事求是地说,过去中国人对尼采的理解,往往只是片面的,或局限于少数个别著作,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近十几年来对尼采的翻译和研究增多了,但有分量的全面系统的学术研究著作还没有出现。与会者期待着中国学者有这样的著作问世,为国际尼采研究作出贡献。

与会者还就尼采与海德格尔、卡夫卡,与中国传统思想和后现代主义的关系进行了有深度的讨论。德方与会者从符号学的角度就尼采学说“反学说性”和阐释的开放性,就中国早期对尼采文本的误译情况做了别有新意的报告。

会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介绍了薛晓源和金惠敏主编的《尼采百年解读系列》丛书,并展示了其中的3种:《评说“超人”——尼采在中国的百年解读》(金惠敏、薛晓源编),《尼采的幽灵——西方后现代语境中的尼采》(汪民安、陈兴国等编)和《尼采其人其说》(雅斯贝尔斯著,鲁路译)。专家学者认为,这些书对于研究尼采思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